中國人學英語所犯的最大錯誤

中國人學英語所犯的最大錯誤忽視發音導致英語學習全盤走上艱難路長期以來,在中國的英語教學界一直流傳

0

中國人學英語所犯的最大錯誤

忽視發音導致英語學習全盤走上艱難路

     長期以來,在中國的英語教學界一直流傳著一個沒有明確出處但卻幾乎人人在傳播的錯誤觀點,那就是:“英語發音準不准沒關係,能說清楚就行嘛”,而且還常有人辯解道:“你看漢語發音不就一個地方一個樣嗎,口音這麼亂,大家還不是一樣地交流說話”。

這個錯誤的觀點,上到英語教學專家,下到普通的英語老師、英語學生,都能從大家的嘴裡聽到。這個錯誤觀點不僅堂而皇之地流行著和存在著,而且還因流行和存在產生了“存在就是合理”的力量,知道的人越多,傳說的人越多,就越顯得這個觀點“言之有理”。

     與此同時,與這個流行觀點相互並存的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中國人的英語發音嚴重地不准,稀奇古怪地不准,怎麼不准都可以,怎麼不准都不丟人,怎麼不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充斥在課堂上和講臺上。從沒見過什麼人因自己的英語發音不准而發愁和羞愧,看到的景象是大片大片的英語老師、學者、教授們操著十分不准的英語發音站在講臺上,帶著大片大片的英語發音不准的學生,上著多少年也學不會的英語課。

      北京某頂級著名大學國際商學院號稱用“全英語”授課,可每堂課下來學生們常常叫苦不迭,大家最常發出的議論就是:“咱們院的這些老師們英語發音怎麼這麼不准?有的老師的英語發音甚至達到了‘不堪入耳’的程度,老師們用這樣的英語給我們上課讓我們聽起來十分費勁,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學習一門專業和愛好這門專業的動力,可老師們的英語水準如此不登大雅之堂,讓我們怎樣對這門專業感興趣?”。

     

     英語發音準不准沒關係這個錯誤的觀點不知是何人在何時首先提起的,但其“流行即是真理”的反面力量極其巨大,在這個堅強不倒、流行多年的謬誤的保護下,中國的英語教學,從歷史上一開始就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並且愈走愈遠,積重難返,發展到今天極不正常的局面。中國的英語教學要想走出苦海,回歸正常,就必須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回到最原始的根本問題上來思考問題,要旗幟鮮明地回答清楚一些最基本的重大問題,包括“英語發音是否重要”這類決定英語教學大方向的根本問題。

     

     英語發音是否重要?答案十分明確:十分重要。理由如下:

     

     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最大的特徵就是“表音”,一個英語單詞究竟該怎麼寫,幾乎完全取決於單詞的發音。書寫一個單詞時,主要靠按照發音來書寫出單詞的字母;要記住一個英語單詞,也主要靠記住單詞的發音。就拿我們中國人人人都會的中文拼音來說吧,中文拼音就是一種拼音文字,勿庸質疑,中國人掌握中文拼音,完全是靠“來掌握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對世界文化的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完美無缺的中文拼音,這種拼音不僅可以單獨用來書寫句子,還可以用來給漢字注音。中國人用中文拼音這一偉大的發明攻克了漢語識字的讀音難關,使中國的文盲率從解放前的百分之八九十下降到解放後的不到百分之十。中國人還用中文拼音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發音,創造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統一語言的發音。在資訊化中國的今天,中文拼音更成為大眾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工具,上網、發短信、打手機,中國人每一天都離不開中文拼音?在國際化中國的今天,外國人也同樣用中文拼音學會了漢語發音認字,很快就可以學會漢語的基本使用能力。請大家想一想,已經溶入我們生活和血液的中文拼音,我們是怎麼把它學會和每天使用的?是不是靠發准了中文拼音的“聲音”?

 

當你用手機發短信的時候,你是不是嘴裡一邊發出著“聲音一邊在手機的鍵盤上找這個聲音的字母?如果一個漢字的音你拼不准或者拼錯了,你還能打出這個拼音的字母嗎?福建、浙江、廣西等地有很多南方人使用不好中文拼音,就因為發不准漢字的標準音,因此拼不准發音的字母,因此不能用拼音打字。而北方地區的大部分人普遍毫無障礙地使用中文拼音,就因為北方人說普通話的發音比較標準,很容易就可以“按音找字”。發音,是拼音文字的生命,是拼音文字的靈魂,能否認識、記住、掌握、使用拼音文字,關鍵看能否學會和發准文字的發音,發准了聲音,學拼音文字就像是騎馬抓住了僵繩,就勝卷在握,而若發不准聲音,學拼音文字將寸步難行。這就是拼音文字最大的學習特徵。

 

然而,中國人學英語,多年來犯的一個大錯誤就是忽視發音,不研究發音規律,不解決發音裡面的問題,其結果就是無法靠發音去認識英語和掌握英語中的文字,而只能靠死記硬背去記憶眾多的英語單詞,使學英語的難度翻到百倍千倍,使簡單的英語成為中國人難以逾越的巨大困難。

由於英語是一千多年來多種文字形成的雜合體文字,這造成了英語單詞中個別字母發的發音有多種發音現象,呈現出了“不規則”形態,這很大程度上掩蓋了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使英語“按音找字母”的規律不像中文拼音那樣一目了然,甚至難以發現,英語因此便被歷史上的學術界錯誤地扣上了“亂碼”的大帽子,造成了史上最大的語言學冤假錯案。其實請大家仔細想一想,英語是誰發明出來的,是地球上廣大的說英語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發明和演化出來的,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智慧是無比的”,連葛優都說“我相信群眾”,難道英國的老百姓們在發明英語時會不要規律?會怎麼複雜怎麼來怎麼沒規律怎麼來嗎?

不是的,他們採取的實際上是比我們中文拼音更高明的一種拼音文字的對應規律,這種規律叫做 順口選擇的對應規律,只可惜前人沒有把它以文章或論文的形式總結出來,發表出來,使這一智慧的規律蒙上了“不規則”的冤屈。這個智慧的規律雖然比中文拼音一一對應的規律複雜一些,暗藏一些,但它卻給英語發音提供了“順口調整”的選擇功能。說白了,一個英語母音字母的發音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但這裡的多種選擇並不是人們日常理解的 “亂來”,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結晶出來的很科學的發音調整方案,按照這種方案去調整英語發音,使一個母音字母在不同的情況下發不同的音,就可以使英語發音順口順耳好聽,發得省勁,發得容易。和法語、俄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很多拼音文字相比,英語發音的規則是最複雜的,但英語發音也是最順口的。掌握了英語發音“一切為了順口”的核心靈魂,所有的規則就全都不亂了。你反而會發現,英語發音規則是全世界最大膽的一種拼音文字發音規則,它的產生年代最晚,改革幅度最大,進步程度最高,使用最靈活,是“與時俱進”的先進科學的發音規則。

不幸的是,由於各種的歷史原因,英語被冤假錯案地扣上了“亂碼這個大帽子,而且這個大帽子一扣就是上百年,而且永無平反昭雪之意。連國內最著名的英語教學專家都用“臭名昭著”四個字來指責英語發音的“亂碼”。在“亂碼”這個大帽子的結論下,教英語的人們便心安理得地停止了對英語發音規律的探索,冠冕堂皇地找到了指責英語發音,謾駡英語發音,忽視英語發音、不學英語發音、遠離英語發音的官方藉口,形成了今天“舉國人人學英語、人人不學英語音、老師帶頭音不准、發音不准不羞愧的極不正常的局面。據筆者認真調查,全國著名的大學英語專業裡,幾乎沒有一家開過一門叫做《英語發音基礎》的課程,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們幾乎每個人都有發不准的英語音和長期不解的英語發音困惑,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就更是搞不清英語發音是怎麼回事,能把英語音標全念准的人可謂寥寥無幾,要想找到能把發音與字母的對應規則解釋清楚者幾乎是奢求。

英語是拼音文字,“音”是英語的靈魂,學英語不學“音”學什麼?對“音”的掌握程度代表著對英語的掌握程度,若舉國上下皆輕視英語發音,皆是英語的“音盲”,那中國的英語教學還能想像嗎?

 

其實,中國的英語教學自從忽視發音的第一天起就走上了奔向失敗的錯路,並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各種光怪陸離的稀奇景象層出不窮,應運而生,試看:不重視發音研究就掌握不了拼音文字的認字規律,就只好靠死記硬背來記憶單詞,記憶單詞的工作量就成千倍地增長;記憶單詞的工作量太大,死記硬背不下來,就只好拉長教學戰線和時間,把簡單的一門英語變成十幾年開不完的英語課程,從小學一直開到大學,分段死記硬背那幾千個怎麼也背不下來的英語單詞;學習時間全花在背單詞上了,學生們便沒有時間閱讀大量英語文章,學生們便沒有閱讀能力,沒有閱讀能力便無法面對以閱讀形式為主的英語考試,學校便只好開設專門訓練考試技巧的考試教學課,“應試英語”應運而生;隨著應試英語的發展與發達,全社會學生的應試猜題能力迅速提高,英語考試出題便只好再加大難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壓過學生的猜題能力,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賽跑式發展局面;學生們為了應付更難的考試,便花更大的精力去研究考試(小學英語教學就開始發試卷),就更沒有時間死記硬背單詞和閱讀文章,英語能力就更是沒法提高,就更是需要參加各種應試培訓來提高自己的答題技巧;學生的答題技巧又提高了;考題的難度就繼續加大……  你知道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中國目前的英語考試卷已經“發達”到了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考不過中國學生的地步。武漢某媒體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讓外國人和中國學生一起參加高考英語考試,中國學生最低分數是75分,外國人最高分數是49分,老外在“慘敗”後百思不得其解地迷惑道:“為什麼考卷上60%的內容不是英語?”(因為中國的英語教學與時俱進得太快了,與時俱進到外國人追趕不上的地步)。

 

忽視發音的另一個發展惡果就是“啞巴英語”、“聾子英語”問世和長期寄生。中國的英語老師們看到學生們不會講英語,就告訴大家要膽大不害羞,大膽開口講話,其實沒學過《英語發音基礎課》的中國人會因漢語發音的影響而存在極大的英語發音障礙,這個發音障礙會使他開口講英語時極為彆扭和痛苦,即使不要面子地大膽開口講話,也只能把自己推到白白損失面子且仍然難以學會的兩敗境地。而且發音學不好就對英語音沒有切身的體驗和細微的感覺能力,就沒法從自己的嘴裡準確製造出英語音和用自己的耳朵清晰判斷出英語音,就沒有英語口語和聽力,就失去了對英語“音”的擁有的權力,學了個沒有聲音的“殘疾英語”。英語是一種聲音,就像歌曲是一種聲音一樣,沒有聲音哪來的歌曲,沒有聲音哪來的英語?在無聲無息的世界裡學習英語,那種身心的折磨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即使有人能長期耐住寂寞,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苦行僧似的“假學習”也只會招來自欺欺人的慘敗結局,耗費的大量生命時光誰來補償?畢業後一開口找不到工作損失的機遇誰來補償?

 

最後我再說一說中國人英語發音不准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由於漢語發音和英語發音的要領相矛盾,中國人會講了漢語後,就同時產生了英語發音的困難,這就像左撇子的人突然要改成右撇子一樣,會怎麼改都彆扭和不舒服。母語發音的強大干擾造成了中國人發英語音時呈現出嚴重的“不穩”現象。常有中國人為自己辯解說:“印度人的英語發音不是不准嗎,非洲人的英語發音不是不准嗎,很多國家人的英語發音不都帶濃重的口音嗎,他們的英語不都一樣用得好好的嗎,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的英語發音就非得準確?”。請大家想一想,世界上的語言發音是怕“不准”,還是怕“不穩”?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不怕“不准”,就怕“不穩”。印度人的英語發音的確不准,但這個不准不是隨便的不准,而是一種穩定的不准,即如果他們的某個發音是發錯的,他們會一直這麼錯下去,一律這麼錯下去,並且整個民族錯得都一樣,誰都不例外,這種“穩定”的錯誤是不可怕的,有一定的規律。你第一次聽印度人講英語時會很費勁,他們很多音發得和你不一樣,可聽上一會兒你就會找到他們“犯錯誤”的規律,就會很快適應他們的錯誤,進而很快聽懂他們的英語發音。這樣說來印度人的英語發音就不是不准了,而是“另一外種準確”,是一種穩定的有規可循的方言英語而已,眾所周知,方言是不影響語言交流的。

可中國人的英語發音就不一樣了,是一種“不穩定的發音,拿出一篇英語文章來讓中國人朗讀,一個人朗讀得一個樣,全國人朗讀得都不一樣。更可怕的是,如果讓一個人來朗讀一篇英語文章,如果這篇文章裡某個英語單詞出現了十次,則這個人對這個英語單詞的十次發音可能都不一樣,也就是說,中國人的英語發音錯誤是“無厘頭”的,是不講規律的,是各自為政、每個人一個政府的。這種不按規則犯錯的現象是很可怕的,是很致命的,它好比一個人唱歌亂發音,把哆、唻、咪、發、嗖、啦、西混亂著發音,一會兒把“啦”唱成“西”,一會兒把“咪”唱成“發”,而且唱十遍“發”出來十個音,每次發音都不一樣……  這樣唱歌多麼可怕。大家都見過那種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跑調的人吧,聽他唱歌費不費勁?中國某著名電視臺有一個英語女播音員,她的英語流利的不得了,可謂千里挑一,但可惜的是,每次聽她播英語新聞時,耳朵費勁得不得了,腦袋緊張得不得了,因為她的英語發音是不穩定的,聽她講英語時,你大腦裡要有一個“處理常式”,要不斷地發現新情況,判斷新問題,緊緊張張地跟著調整,你說累不累。由於漢語發音和英語發音的要領是矛盾的,受漢語發音的影響,中國人說英語時有先天的“不穩的發音跑調現象,千里挑一的英語播音員的發音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的“不穩”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嚴重不穩的跑調的英語發音損害了我們的形象,導致我們學英語難度加大。試想,一個唱歌跑調的人能記住歌譜嗎?同樣,一個英語發音跑調的人能記住英語單詞嗎?若是能的話,一定是死記硬背,費力無比。

我們是中國人,英語僅是一個外語,因此中國人的英語發音不必非像外國人,發到說得過去、夠我們掌握英語就可以。但我們必須重視漢語發音給我們帶來的先天困難,要以戰略的態度來研究其中的情況,解決其中的問題,也就是說,要重視英語發音。若再像從前那樣不研究問題而一味地輕視發音,一味地扣帽子,任由不准不穩的英語發音橫行天下,任由糟糕費勁跑調的英語發音充斥課堂講臺,那我們的英語學習將繼續難下去,繼續惡化下去,繼續成為中國學英語人的更深重的痛。

 

誠然,由於英語是一種千年時間形成的雜合體文字,其中確有一些因歷史原因而形成的“不和諧”現象,極少數外來語單詞和不規則單詞以及古老時期延續下來的英語單詞(即英語裡最簡單的那些單詞)頑固不化地執行著不遵章守法的“不法”行為,損壞了整個英語的形象,給整個英語的群體抹了黑,但請大家相信,英語的絕大多數“同志”是好同志,是堅持原則的,是立場堅定地維護廣大學英語者的切身利益的,英語是“拼音”文字這一本質問題是沒有動搖的。只要英語還是“拼音”文字,我們學英語就沒有理由不重視英語發音,只要我們大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認認真真地研究問題和探索規律,就一定能夠克服學英語的先天困難,就一定能夠取得戰勝英語的偉大勝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ita68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