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欽定本聖經 (King James Bible)-史上第一暢銷巨著的傳奇故事

 

 
欽定本聖經(King James Bible, 又稱KJV Bible)出版的時間距今已滿400年(出版於1611年),而它的輝煌歷史,至今尚未結束。

對英語世界的人們而言,欽定本聖經不只具有宗教意涵,它對於文化、文學、藝術皆具深遠的影響力。一般人們口中「聖經是歷史排行榜上銷售第一的暢銷書」的說法,指的其實就是這本欽定本聖經。
 
 

任何懂得英文的人,只要一拿起欽定本聖經翻閱-不論是否為基督徒-就能立即感受到文字中洋溢巨大能量:簡單的字彙、恢宏的規模、有序的節奏、深刻的感力,宏偉莊嚴卻親密深切、直白通俗卻優雅簡練;它是400年來,英語世界中權威性最高的聖經譯本,也是英國文學史上最高的成就之一。

然而,欽定本聖經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它無與倫比的神聖不可侵犯,更在於它的文字詞句已成了現代英語的基石,根深蒂固地交織於英文生活字彙的紋理中,也刻印在英語母語者的口中、心中,即便他們沒有察覺,他們天天都在使用其中的語彙。

比方說,莎士比亞筆下《仲夏夜之夢》劇裡情人口中的名句"Apple of my eye"其實也是源於欽定本聖經 "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眼中的瞳人-詩篇17:8),還有...
  • "at their wits' end"(他們的智慧無法可施-詩篇107:27);
  • "they be blind leaders of the blind"(瞎子的瞎眼領路者-馬太福音15:14);
  • "cast ye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丟在豬前-馬太福音7:6);
  • "let him first cast a stone at her."(誰就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
這些都是動輒就會在英語會話中頻繁出現出現的俚語。

而這本深入人心的欽定本聖經,其背後歷史故事曲折離奇的程度,可能比大半小說情結還要精采...

 
欽定本聖經之前的英語聖經
1. 丁道爾聖經(Tyndale Bible)
丁道爾聖經
在1525年,英國全境只有一個合法教會,即由國家設立的官方敬拜中心。在教堂裡的宗教儀式全程皆以拉丁文進行,聖經也均由拉丁文寫成(舊約原文以希伯來文寫成,新約則以希臘文)。在當時,用英文教導聖經是違法的。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1494-1536)是精通八種語言的劍橋學者,他沒有選擇舒適安穩的人生,而揀選一面教學、一面偷偷將《新約聖經》由希臘文譯成英文,並於1525年在德國出版。出版的那日,也是他開始流亡海外、居無定所的那日,而這一切只為了讓英國的人民可以用熟悉的語言閱讀聖經,直接明白神聖言中的啟示。在被教士問到為何抗拒教皇法律一心翻譯聖經時,丁道爾堅決回答:「我一概不理教皇和他的法律。若主讓我多活幾年,我必使扶犁的孩子比你們更通曉聖經!」(I defy the Pope, and all his laws; and if God spares my life, ere many years, I will cause the boy that driveth the plow to know more of the Scriptures than thou dost!)

1535年5月21日,丁道爾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逮捕,被控傳佈異端;該年的10月6日,他被處以火刑。臨死之前,他向著閉塞的天吶喊:「主啊!開啟英格蘭國王的眼睛!」

丁道爾日後所開啟的,不僅是英格蘭王的眼睛,更是普羅大眾對神的認識,並掀起了後代英語聖經翻譯的風潮;這些絕對是他未曾想過的事。

2. 日內瓦聖經(Geneva bible)
日內瓦聖經
在丁道爾的聖經版本出現之前,英語聖經只有約150年前John Wycliffe所翻譯的版本(出版於1382~1395年間);丁道爾之後,英語聖經翻譯卻如春筍般百家爭鳴。

在這些眾多的聖經版本中,最重要的為兩個版本-日內瓦聖經與主教聖經-彼此相互競技,這二者也分別代表了16~17世紀英國在新教(日內瓦聖經)和舊教(主教聖經)中搖擺的兩派神學(更多是政治)觀點。

代表新教觀點的日內瓦聖經出版於1560年,為第一本專為平民而翻譯的聖經,其中多數參考丁道爾的聖經版本,成了當時「最普及的禁書」。文豪莎士比亞在劇作中所引用的聖經,就是出於日內瓦聖經。日內瓦聖經深受新教徒喜愛,但它經文旁的註解裡充滿了宣揚反皇權、暴政必亡的思想,為王室深惡痛絕。

3. 主教聖經(The Bishop's Bible)
以伊莉莎白一世為封面的主教聖經
為了與日內瓦聖經中的顛覆皇權思想抗衡,伊莉莎白一世女王(Elizabeth I)一手策劃聖經翻譯計畫,一心期盼政教合一。這個計畫在1568年由10位左右的僧侶短期間翻譯完成,出版了評價極低(無論在當代或後代)的主教聖經。主教聖經的封面是伊莉莎白女王肖像,經文中流竄著王權至上的觀念,十分符合它出現的目的,即擁護政權版本的聖經。

主教聖經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想讀它。因為它捨棄日內瓦聖經中平易近人的文字,專挑艱澀難懂的字彙。像日內瓦聖經中的"Cast thy bread upon the waters",主教聖經卻譯為"Lay thy bread upon wette faces",甚至在當代都少有人能領會。

只要觀察現存的日內瓦聖經與主教聖經,兩個版本的優勝劣敗、人們喜愛的程度立即可從外觀上看出:日內瓦聖經每一頁都遺留了當時翻閱時手指的油漬,書頁也顯得殘破、陳舊,但每本現存的主教聖經,卻都像剛從印刷廠出爐、出版第一天原封不動一樣。


欽定本聖經的傳奇故事
詹姆士一世的宗教兩難課題 
在結束了長達63年-至今英國史上最長的統治時期-伊莉莎白一世離世後,因為沒有子嗣,她的姪兒蘇格蘭詹姆士國王(King James)於1603年就任英國國王。17世紀的蘇格蘭,是當時歐洲最窮的國家;和它相比,英格蘭顯得富饒而文明。所以當詹姆士國王一聽到他將統治英格蘭的消息後,他自稱他的心情好像「以色列人進到應許之地」一樣興奮。

但當詹姆士一世真正即任後,他的心情可能就無法那麼興奮了;因為在前方等待他的,是英國教會面臨即將分裂的危機;而宗教分裂危機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英語聖經無法統一的問題。詹姆士國王喜愛日內瓦聖經中優雅的文字,但痛恨裡面反政權、對國王有不利的詮釋思想。於是他聽取建議,決定重新再來。
翻譯欽定本聖經的地點:倫敦的心臟-西敏寺
絕無僅有的聖經翻譯「夢幻團隊」
1603年,詹姆士一世啟動大英帝國最頂尖的資源,招集來自牛津、劍橋、西敏寺...等,當代最富盛名的54位學者,分成6個翻譯委員會,集結於倫敦的心臟西敏寺(Westminster),分別翻譯新、舊約聖經的6大段落。

這個由54位學者所組成的「夢幻團隊」,各個都來自不同領域的菁英。包羅萬有的成員中,有清教徒、國教僧侶,有征戰無數且被食人族俘虜的John Layfield、當代最暢銷的書籍作家George Abbot、歐洲旅行家Hadrian à Saravia,還有阿拉伯學者、數學家、拉丁文學者酒鬼Richard "Dutch" Thomson,甚至也有被妻子離棄,戴過綠帽的聖保羅大教堂主持牧師John Overall。

在翻譯工程進行時,6個翻譯委員會彼此互不干涉、完全獨立。當某段聖經翻譯完成,會被帶到西敏寺宏偉的廳堂,大聲朗讀給最後的總委員會聆聽,再呈給兩位主教,再呈給坎特伯里大主教,最後再呈給國王。總委員會的聽者手中不能擁有這些新的譯本,他們只能攜帶其他版本的聖經做參考;他們終極的編輯工具,與唯一讓他們評斷譯本好壞的根據,就是神所賦予的耳朵與心靈。因為詹姆士一世考慮到當時眾多的文盲,他所求的,不僅是一本「好讀」的聖經,更是一本「悅耳」的聖經,他要確保聖經每字每句聽起來絕對順耳、完美無暇。

歷經7年翻譯工程的努力,欽定本聖經終於得以在1611年出版;接下來又經過30年的推廣,總算在1640年欽定本的普及度超越日內瓦聖經,成為自此以後300多年來一路領先、史上空前暢銷的巨著。
上-丁道爾聖經,下-欽定本聖經。幾乎只有欽定本聖經1/6大小的丁道爾聖經,是為了傳播、攜帶的便利

它,無可取代;它,是欽定本聖經

它裡面沒有讓平民無法了解的語彙,即使是最沒有知識、教養,或最粗俗的平民都能感受到它親密的文字;它也讓最有學識的文人能欣賞其中的優雅,廣受學院師生及教會的歡迎。

它的文體優美流暢。朗讀時,鏗鏘有聲,「韻」味十足;不但文學性強,也滿足譯者當初「只翻譯,不詮釋」的目標。

它正確、客觀無誤的翻譯,得以讓優美的文字有自己說話的空間。字字句句深具感力,一面親密深刻,一面莊重威嚴。

它,是神恩典的話語;它,是欽定本聖經。

『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
-路加福音一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ita6804 的頭像
    evita6804

    愛薇塔樂學英文

    evita68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