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片★☆The English Patient☆英倫情人
中文片名 英倫情人
外文片名 The English Patient
拍攝日期 1995年
導演 Director/編劇 writer 安東尼·明格拉 Anthony Minghella
主要演員 Actor
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Count Laszlo de Almásy
克裡斯汀·斯科特·湯瑪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KatharineClifton
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 .....Hana
威廉·達福 Willem Dafoe .....David Caravaggio
納威恩·安德利維斯 Naveen Andrews .....Kip
科林·費爾斯 Colin Firth .....Geoffrey Clifton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飛機上的機師面部被全部燒傷,當地的人將他救活後送往了盟軍戰地醫院。由於受傷,這個機師喪失了記憶,不能想起自己是誰,因此只被叫做“英國病人”。法國和加拿大血統的護士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戰爭使她失去了男友麥根,在傷患轉移途中由於誤入雷區,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於是善良的漢娜決定獨自留下來照顧這個“英國病人”。
二戰期間,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飛機上的機師面部被全部燒傷,當地的人將他救活後送往了盟軍戰地醫院。由於受傷,這個機師喪失了記憶,不能想起自己是誰,因此只被叫做“英國病人”。
法國和加拿大血統的護士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戰爭使她失去了男友麥根,在傷患轉移途中由於誤入雷區,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於是善良的漢娜決定獨自留下來照顧這個“英國病人”。
這是義大利托斯卡納的一個廢棄的修道院,遠離戰爭的喧囂,顯得寧靜而閒逸,“英國病人“靜靜的躺在房間的木床上,窗頭的一本舊書漸漸喚起了他的思緒...
匈牙利籍的歷史學者拉茲羅·德·艾馬殊伯爵跟隨探險家馬鐸深入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在那裡,他結識了“皇家地理學會”推薦來幫助繪製地圖的“飛機師”傑佛和他美麗的妻子凱薩琳·嘉芙蓮。嘉芙蓮的風韻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艾馬殊,並對她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愛慕之情。傑佛由於回開羅籌集資金,留下嘉芙蓮和考察隊一同進行考察,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共同發現了沙漠深處的繪有原始繪畫的洞穴,同時,嘉芙蓮對機警、智慧、幽默的艾馬殊也產生了好感。
終於,嘉芙蓮倒入了艾馬殊的懷抱,不盡的溫存使艾馬殊深陷情網而不能自拔。然而,身為有夫之婦的嘉芙蓮深知這是一場沒有結局的愛情,儘管她深愛艾馬殊,但她無法逾越道德的屏障,最終,她決定與艾馬殊分手,這深深地傷害了艾馬殊。
英國對德宣戰,馬鐸也要回國了,留下艾馬殊在沙漠繼續他在原始人山洞的考察。已經察覺的傑佛一直保持著著絕對的沉默,當他駕駛飛機來接艾馬殊時,傷心的傑佛欲駕機撞向艾馬殊……傑佛當場死去,同機的嘉芙蓮也受了重傷,艾馬殊抱起嘉芙蓮將她送往山洞,嘉芙蓮此時向艾馬殊道出了自己一直都在深愛著他。
艾馬殊要挽救嘉芙蓮,必須步行走出沙漠求救。他將嘉芙蓮安置在山洞裡,對他許諾一定會回來救她。然而,當走出沙漠的艾馬殊焦急地向盟軍駐地的士兵求救時,卻因為他的態度和名字被當作德國人抓了起來,並送上了押往歐洲的戰俘車。
時間在一點點地流逝,心掛嘉芙蓮的艾馬殊焦急萬分。他終於找機會逃了出來,此時,對他來說,沒有比救嘉芙蓮更重要的事了,情急之中,他用馬鐸繪製的非洲地圖換取了德國人的幫助,用德國人給的汽油駕駛著馬鐸離開時留下的英國飛機返回山洞。他沒有違背諾言,可是,時間已過去太多,嘉芙蓮已在寒冷中永遠地離開了他...
在照顧“英國病人”的日子裡,漢娜結識了印度籍的拆彈手基普,並產生了愛情,在戰爭的陰影下,他們的愛情顯得謹慎而克制。就在此時,戰爭結束了,然而,死亡並沒有結束,身為拆彈手的基普,註定還要無數次地面對死亡。漢娜理智地和奔赴雷場的基普分手了。
由於艾馬殊將地圖交給了德軍,使德軍長驅直入開羅城,直搗盟軍總部。馬鐸得知後深感愧對祖國,飲彈自殺。為盟軍效力的間諜“會友”被切去了手指,使他對艾馬殊充滿憎恨,他通過打聽找到這座修道院,想復仇殺死艾馬殊,可當他聽了艾馬殊的故事後,卻又無從下手。
艾馬殊決定了結自己的生命,將全部的嗎啡推到漢娜面前,請她幫助自己死去以追尋早已逝去的愛人。漢娜深深地理解他,協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追隨他的愛人去了。
漢娜也要離開修道院了,她懷抱著艾馬殊留下的那本舊書,回望綠蔭影中的修道院,心中無比的平靜。
影片
《英國病人》改編自僑居加拿大多倫多的著名作家邁克爾·翁達傑的獲獎同名小說。這是一個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的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影片耗資2700萬美元。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德國、突尼斯以及聯合國的200人參加了影片的攝製工作。影片在穿梭尼斯境內的撒哈拉沙漠實景拍攝,畫面壯觀、絢麗,堪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媲美。
影片以時空交錯和愛情主題交叉的蒙太奇方式展開對故事的敘述,過去與現在,愛情與戰爭,回憶與現實,錯落有致,條理分明,並不瑣碎。整部影片在過去的世界與現在的時間裡來回穿梭,彼此銜接非常自然。現實與回憶有機地融合成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既氣勢磅礴又細膩動人。個人的命運和遭遇放在推至遠景的歷史框架中,淋漓盡致地抒發著人類最內在的情感,噴發出強烈的愛恨交織的情感洪流。
故事是以戰爭為背景的,但這裡並沒有英雄或聖人:為了愛情鋌而走險的歐洲貴族,擅離組織的英軍護士,內心充滿矛盾的錫克工兵,被砍掉手指的雙重間諜……受到戰爭重創的人們都有一種超越的渴望。所有影片中的人們都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片中的動人之處正是對人類心靈和細微感情的描述:從奧馬殊和嘉芙蓮對愛的熱情追求,到哈娜和基普因怕受到傷害而對愛的回避,其間充滿了人性美的瞬間。影片結尾奧馬殊抱著情人的屍體痛哭的場面令人震撼,它似乎表達了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抗衡。影片重要價值在於它對人性道德衝突的深思,這種衝突不單單是愛與道德的衝突,而是人與觀念——即民族主義,主流道德標準,政治思想等等意識形態的衝突。影片在這一點上是立場分明的,即它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在人性面前,在愛面前,一切地圖上的疆界都顯得多麼渺小。
主演
男女主角拉爾夫·費恩斯和克裡斯丁·斯科特·湯瑪斯,將劇中人物豐沛奔放的情感,以及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中彼此情欲的糾葛,刻畫的入木三分。
奧馬殊的扮演者拉爾夫·費恩斯1962年12月22日出生於英國索福克,因出演《辛德勒的名單》和《英國病人》等名片而躍升國際明星。這位英國演員略帶憂鬱的神情混合了極度精緻與脆弱的情感,被媒體形容為“容易受傷的男人”。拉爾夫除了英國式的古典相貌,還具有機智的幽默感。1982年,拉爾夫憑藉《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獨白考取著名的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從1985年開始在戲劇演員夢想的殿堂——英國國家大劇院登臺演出,並且在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和《仲夏夜之夢》中擔任男主角,後來順利進入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成為引人注目的戲劇新星。他在《英國病人》中飾演滿懷浪漫激情的匈牙利伯爵,影片獲得巨大成功,拉爾夫對男主角的生動刻畫也為他本人首次贏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男主角”獎提名,進一步奠定了他在電影圈的地位。
扮演嘉芙蓮的克裡斯丁·斯科特·湯瑪斯是位充滿激情的優秀英國演員,她具有優雅高貴的氣質,嫵媚的笑容。曾主演《苦月亮》、《天使與昆蟲》、《無法完成的使命》、《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等影片。漢娜的扮演者茱麗葉·比諾什是歐洲著名影星,她主演的《藍色》等影片深入人心。
配樂
影片的音樂時刻彌散著滄桑、神秘和浪漫的風貌,仿佛是向人們訴說愛情的無奈和痛楚。音樂在這部影片中可以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28個樂段,75分鐘的長度讓影片充滿音樂的律動。當年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英國演藝學院獎及金球獎三個大獎的最佳配樂。
為影片《英國病人》擔任配樂的是曾以《巴黎野玫瑰》而蜚聲世界樂壇的法國著名電影配樂大師蓋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他的音樂一向很講究氣氛,在表現手法上,喜歡採用管樂獨奏加之行雲流水般的弦樂配合來體現孤獨之美。《英國病人》的配樂風格劃分為具有復古氣息的巴羅克音樂和展現北非風土人情的阿拉伯音樂兩大類,這樣的安排正符合導演的意願。另外一處精彩之筆便是傳統匈牙利民謠的選用。同時還安排了不少富有時代特徵的既成音樂的歌曲,其中包括老牌爵士樂藝人 Ella Fizgerald、Benny Goodman、Fred Astaire 以及 The Shepherd''s Hotel 爵士樂團深情演繹的插曲。
Betrayals in war are childlike compared with our betrayals during peace. New lovers are nervous and tender, but smash everything-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戰火硝煙中的背叛與我們在太平盛世中的背叛相較而言,就天真單純得多了!初戀的人們心存緊張並滿懷柔情,但卻可以抵禦一切——只因為心如烈火。
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親愛的,我在等你
How long is a day in the dark? 不見天日的一天會有多長呢?
Or a week? 比一周長嗎?
The fire is gone now 火熄了,
and I'm horribly cold. 我覺得寒風刺骨
I really ought to drag myself outside, 我真想拖著病體到外面去
but then there'd be the sun. 外面陽光普照
I'm afraid I waste the light... 我怕在那些書上把電耗盡了
on the paintings and on writing thses words. 寫下這些字句時
We die. 我們都死了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我們魂歸天國,那國充滿著愛河的人不分種族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我們嘴裡都含有對方的體味
bodys we have entered... 我們曾經靈欲合一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深深相愛
Fears we've hidden in,
like this wreched cave. 內心恐懼像這幽暗的山洞
I want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我要把這些永遠銘刻在身體上
We are the real countries. 我們的國家是實在的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不是畫在地圖上的邊界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用強人的姓名來命名的那種
I know you'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我知道你會回來把我抱起
迎風屹立
That's all I've wanted, 我別無所求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只想跟著你漫步天國
with friends. 帶上一些好友
an earth without maps. 去一個沒有地圖的樂土
The lamp's gone out, 油盡燈枯了
and I'm writing...
in the darkness. 我執筆時已經漆黑一片
該片獲得了第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音樂、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9項大獎。
獲英國演藝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劇本、最佳電影配樂、最佳攝影5項大獎
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電影配樂2項大獎。
用兩天的時間斷續的看完了,今天在外面端了一杯非即溶咖啡,又看了一遍。作者想說的或者已經說了的東西很多,兩個最大的詞:愛情,戰爭。男女主角之外,還有一對副男女主角,以及圍繞著他們的好些人物。這麼多的資訊頗能讓觀眾迷糊。(Audience are highly likely to get overwhelmed by so much information.)一部短短的電影能夠把這個故事講清楚已經不錯了,如果還能讓觀眾帶著點什麼感受離開影院,如同片尾的漢娜抱著希羅多德的歷史書微笑著離開修道院,能夠獲獎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片子“散“,資訊“多”,第一遍看完,在床上輾轉反側之際,想起這個那個,突然明白了。今天再看一遍,我想就個人而言我明白了,雖然我很可能在扯淡,姑且閒扯一番。
片子的主線是艾馬殊伯爵和凱薩琳. 克利普敦夫人的婚外之情。艾馬殊伯爵浪跡北非沙漠,進行歷史學研究考察工作。艾馬殊最害怕擁有和被擁有(own and to be owned), 所以他與凱薩琳.克利普頓夫人初次雲雨之後,他說“當你離開的時候,請把我忘了。”(when you leave, please forgive me.) 可是他們的愛情其實掙扎於ownership (所有權)和label(標籤)之間。克利普頓夫人羅敷有夫,跟隨丈夫來沙漠考察(丈夫jeffeory事實上是英國間諜)。她屬於克利普頓先生,她屬於那個婚姻,她的標籤是“妻子”,“克利普敦夫人”。
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擁有與被擁有(ownership), 每個人額頭的標籤,還有民族國家土地地球的擁有和被擁有(ownership),以及他們的標籤。艾馬殊伯爵是匈牙利人。為救凱薩琳在沙漠步行三天去最近的小鎮借醫生和汽車回山洞救人。英軍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艾馬殊伯爵的國籍,也就是身份的歸屬問題;即使那邊廂有個女人要死了。因為艾馬殊的奇怪的名字和他的近乎瘋狂的態度,英軍認定艾馬殊是德國人,於是艾馬殊被囚。艾馬殊逃出囚車之後,用自己繪製的北非地圖與德軍交換了一架飛機(德軍繳獲的英國飛機),飛回沙漠山洞,只是為了履行自己對凱薩琳的諾言:我會回來,我永遠也不離開你。接著,艾馬殊架著飛機,帶著凱薩琳的遺體離開沙漠,卻因為機身的英國標籤,遭德軍機槍掃射。飛機墜毀,艾馬殊全身燒傷。即便這樣,在盟軍醫院,人們要弄清楚地還是這個面目全非,肺部只剩下一丁點兒,下半身癱瘓的廢人的國籍問題。而即使護士漢娜帶著艾馬殊留在廢棄的修道院,仍會有人因回憶與仇恨找到艾馬殊企圖殺死他。所以,片名叫“英國病人“(english patient).即使是這麼一個“病人”,也要弄明白他是英國人還是德國人。
艾馬殊伯爵最憎恨“擁有與被擁有”,討厭給形容詞,給標籤。他說:東西就是東西,不論你在前面放什麼形容詞。大車,慢吞吞的車,司機開的車,破車,都是車。(A thing is a thing, no matter what you put in front of it. Big car, slow car, chauffeur-driven car, is still a car.) . 而凱薩琳反駁道:“那愛情呢?浪漫的愛,伯拉圖式的愛,兒女對父母的愛,都大不相同吧。”
(Love? Romantic love, platonic love, filial love, quite different?)更有意思的是,凱薩琳的丈夫介面道:還有丈夫對妻子的狂熱的愛(uxoriousness , excessive love for one’s wife).
真難為凱薩琳的丈夫,這麼生僻的詞竟然給他知道了。害我查了三個詞典才找到意思。艾馬殊被難倒了!
他太天真。弄不清楚所有權關係,混淆標籤,去掉標籤,取代標籤,都會有“戰爭”。男人女人的戰爭:凱薩琳的丈夫開著飛機帶著凱薩琳企圖撞向艾馬殊,三個人同歸於盡。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的戰爭:間諜,殖民地,二戰,地雷,酷刑,折磨,死亡。甚至他自己,那個憎惡“ownership”的艾馬殊伯爵,卻把把凱薩琳的脊下凹窩取名為“愛馬殊海峽”。愛情,總是要帶上“佔有”的調子,不論你願不願意,不論有意無意;相愛的兩個人,總心心念念希望在一起,身體與身體的佔有,精神與精神的佔有。It’s all about ownership and label. 將人輾轉折磨於其間。艾馬殊伯爵一生逃避這個詞,卻最終將自己與他人,還有許多帶著標籤的“人”毀滅於其中。
甚至音樂。片中人說:音樂沒有所有權。漢娜在修道院彈著德國人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開著玩笑說:也許彈巴赫的鋼琴,德國人不會放炸彈,因為巴赫是德國人。可是當凱薩琳在沙漠中,影片響起拉赫馬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那段慢板,我卻覺得極為不搭。音樂也是有氣味,有記號,有痕跡的。拉赫第二帶著俄羅斯的痕跡,我覺得放不到沙漠中去。也許是我的偏見。這曾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樂章之一。可“英國病人”將音樂具象化了,而這個“具象”與我多年聽它的感受完全衝突。
凱薩琳最後在山洞中,臨死前寫的那一段話,
“ ……We'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with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what I'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on the earth without maps. The lamp has gone out and I'm writing in the darkness.”
“我一直夢想在沒有地圖的地球上與你和朋友們漫步。。。”
願望是美好的,有這樣的願望也許比沒有強,也許最終結果都差不太多;因為願望總是願望。
也許有一樣東西不受束縛:心靈的想像。沙漠中的人們在山洞中想像著游泳的姿勢,在山洞中畫出許許多多遊著泳的人兒。幸甚, 我們還有這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