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OEFL福考試閱讀背景知識(三十二)

黑人文學
戰後黑人文學更趨成熟。拉爾夫·埃利遜 (1914- )的小說《看不見的人》和鮑德溫的散文,均已達到第一流
文學的水準。他們對種族不平等的抗議採取了更細膩、更深刻的表達方式。他們希望人們認識到黑人是具有全部人性的人。這個時期裡,女詩人關德琳·布魯克斯(1917)的詩得到普遍好評;女劇作家洛倫·亨斯伯利(1930-1965)的劇本《太陽下的葡萄乾》(1959)首創了黑人戲劇在百老匯上演的記錄。勒魯伊·鐘斯(1934- )是新一代的黑人詩人,他給自己另外起了一個穆斯林名字,表示他對美國文化的鄙棄。
 
南方作家
南方文學這個時期仍有發展,老作家福克納、波特(1890-1980)、威爾蒂(1909- )仍有重要作品問世。新作
家也不斷湧現,著名的有斯泰倫(1925)、奧康諾(19251964)、麥柯勒斯(19171967)等。他們不再從歷史的傳奇裡尋找題材,而是關心現實生活中南方人精神上的苦悶。坦·威廉斯(1914)是戰後享有盛名的南方劇作家,他的《玻璃動物園》等作品通過人物的性變態心理表現生活的不幸與空虛。 
 
紐約作家
紐約的作家不象南方作家那樣具有某種共同的心理因素。人們把他們歸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為紐約的幾家雜誌(《黨派評論》、《紐約書評》與《紐約人》)寫作,這幾家雜誌上發表的評論與小說往往對美國文學的時尚產生影響。利·特裡林(1905-1975)與瑪·麥卡錫(1912- )是很有見地的評論家,約翰·契弗 (1912- )與厄普代克(1932)的小說用含有詩意又帶有嘲諷的細膩的筆觸探索大城市郊區居民的心理和意識,為東北部的中產階級描繪了一幅幅工筆精緻的風俗畫。 
 
個性化的詩歌
這個時期,美國陸續出現了不少詩歌派別,如垮掉派黑山派紐約派具體派自白派新超現實主義派。這些派別各有主張,但其共同點是企圖擺脫艾略特的非個性化的影響。新一代的詩人直抒胸臆,突出個人因素,具有一種現時性。他們強調美國特色,不再視倫敦為英語詩歌中心;他們幹預政治,不再以超然物外而自傲;他們反對權力機構,蔑視傳統規約,他們的詩歌描寫吸毒、**(包括同**)、精神分裂與對自殺的眷戀。這一切,可以看作對西方機械化、標準化、非人性化的社會的一種反叛。理論與批評戰後,新批評派的勢力逐漸衰落。到了60年代,隨著各種激進運動的此起彼落,加上歐洲傳來新左派的思潮,學術界重新研究馬克思主義,又出現把馬克思主義與佛洛德心理學融合的理論主張。同時,結構主義的理論也開始在學術界流行。這個時期裡,文學家傳記這種樣式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詳盡的評傳,較有代表性的是5卷本的《亨利·詹姆斯傳》(1953-1972),作者是裡·艾迪爾(1907-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ita6804 的頭像
    evita6804

    愛薇塔樂學英文

    evita68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